牙膏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牙膏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新闻】黄志毛蕨

发布时间:2021-04-20 13:51:01 阅读: 来源:牙膏厂家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003年1月29日,农业部发布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了11种优势农产品和35个优势区域,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实施计划也随之出台。这是我国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关注的焦点。为帮助读者加深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理解,记者在采访中追踪了规划出台的前前后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农业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农业布局不合理、结构雷同、优质农产品生产分散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

2000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同志提出,要把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大任务。并指出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是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要充分利用粮食较多的条件,进行区域结构的合理调整,发展特色农业。

国家农业部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起,就开始酝酿筹划优化农业区域布局。2001年 8月农业部新一届党组成立,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思路和工作步骤,得到了温家宝同志的充分肯定。一项以加快我国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核心,促进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迅速展开…… 《规划》的编制和出台,自始至终都是在农业部党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针对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出于对中国农业钓危机感和责任感,农业部党组于2001年下半年,提出要把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作为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步骤。并确定 2002年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规划年”,将整个编制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编制阶段,调研完善阶段和修改汇报阶段。

从2002年1月起,准备阶段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阶段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成立专家组,负责《规划》的调研论证工作。12个专家小组分别就不同品种不同任务到不同地区进行调研活动。他们马不停蹄,不辞辛劳,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经过充分的调研、座谈和研讨,《规划》的编制框架日渐清晰,总体思路也逐渐明确。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既紧盯国内市场,又重视国际市场;既瞄准市场现实需求,又关注市场潜在需求。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加快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国内外市场前景好的优势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竞争中分别打好“主客场”。

二是立足比较优势。从国内外市场需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深入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分品种提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发展重点和工作措施,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三是坚持以质取胜。把《规划》的重点放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和提高优势农产品内在品质上,不盲目扩大总量,切实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是着眼非均衡竞争。不搞“四面出击”、“遍地开花”,而是根据非均衡竞争的思路,优先发展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迅速做大做强,进而示范和带动全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五是优化农业布局。《规划》突出优势农产品在优势产区的合理布局,将优势农产品集中在最适宜的区域;突出发展规模优势,形成产业带和产业区;突出整个产业体系建设,拉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升级。

从应对入世的迫切性出发,《规划》优先选择了能够在应对入世方面大有作为的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规划了35个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产业化基础强,环境质量佳,集中连片的优势区域作为近期发展的重点,并在分别分析其比较优势和薄弱环节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其目标市场及需求变化趋势,提出了各自的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 总体思路的明确,加快了准备阶段各项工作的进展。到2月底,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提出时间进度表、细化编写提纲等顺利完成。

3月15日,杜青林部长主持部长办公会听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纲汇报,对编制规划的原则、主攻方向和时间进度等提出具体要求。《规划》的实际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规划》编制迅速进入了实际编制阶段。在此阶段,杜青林部长先后主持召开了6次部常务会议,对《规划》逐个进行审议,有的《规划》经过两次常务会审议,才得以通过。杜青林部长还亲自带队赴福建、江西就优势农产品规划问题进行调研和考察,征求地方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其间各主管副部长也就自己分管的《规划》部分召开了若干次部长办公会和调研活动。

6月26日,农业部召开了全体司局级以上的干部大会,会议听取了发展计划司、种植业管理司、畜牧兽医局、渔业局等单位关于9个专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汇报,杜青林部长就制定《规划》的主要依据、《规划》与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关系以及实施《规划》的基本要求等重要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提出“保重点,压一般,不撒胡椒面”,集中有限资金用于有利于全局发展的大事,再次明确了《规划》编制的关键性问题。

以此为标志,《规划》编制进入第三个阶段——调研完善阶段。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农业部各有关司局就其负责的《规划》进行了进一步细化修改。

2002年7月22日,部领导又带队到国家计委衔接汇报。国家计委领导专门听取了汇报,并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在新阶段、新时期,农业发展思路上的一个重大调整,也是深化结构调整的一个突破口。

当天下午,杜青林部长主持召开部长办公会议,根据国家计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研究部署《规划》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工作。决定把优质棉花和双低油菜纳入进来,筹划优质大米出口基地、生猪和猪肉出口基地建设问题。

《规划》编制由此进入第四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各有关司局继续召开专家座谈会论证修改。如畜牧兽医局关于牛奶规划的修改和完善,不但召集有关经济专家、育种专家、营养专家等进一步座谈研讨,而且在7月和10月份,两次邀请光明、伊利、蒙牛、三元、三鹿、完达山、新希望等乳品加工行业的老总进京座谈,征求他们对奶业加工的前途、趋势等的看法,使规划编制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发展的动向。

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部党组直接领导下,《规划》编制协调,小组先后组织完成了一个总规划,11个品种分规划和一个建设规划。同时,围绕西部大开发,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与《规划》配合衔接的《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

10月22日,农业部就规划编制情况向温家宝同志进行了汇报,温家宝同志在听取汇报后指出:农业部对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工作,抓得有力,抓得扎实,思路也很清晰。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农民意愿,抓住重点环节,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农业部要根据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抓紧对规划的修改和补充,在征求地方意见后下发。根据温家宝同志的要求,协调小组又组织力量对《规划》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和完善。

2003年1月,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就《规划》的编制情况广泛征求了各地农口领导的意见,而后对《规划》再次作了修改。

至此,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在各涉农部门和科研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国家计委及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数易其稿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终于定稿出台。

2003年1月29日,《规划》正式发布实施。 在应对WTO和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前提下,适时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客观的必然。

如空中飘扬的旗帜,为事业引领着前进的方向。《规划》的出台,为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找到了抓手,明确了奋斗目标。它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入世以来,从美国洋橙登陆引起的震动,到浙江虾仁出口的受阻,一系列类似事件的频频出现,中国农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关键是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比如,我国的高油大豆这几年进口那么多,好像不具优势。实际上我国东北地区发展高油大豆的自然资源很好,有不少含油率与国外相当的品种,是非转基因产品。从去年实施东北大豆振兴工程的效果看,1000万亩高油高产大豆示范区平均亩产174公斤,高于美国大豆的革产水平;含油率提高1-1.5个百分点;生产成本有所下降,价格开始回升,去年的大豆进口量开始减少了,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实践表明,把国产高油大豆搞上去,在国内市场上与进口大豆一争高低是大有希望的。只要着眼比较优势的发挥,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竞争力。落实《规划》,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是增加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提高主产区农产品的商品率和质量水平。通过优势区域布局,把各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格局;打破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参与竞争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而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开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这既是新的农业增长点,也是新的农民增收点,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些有竞争力和国际知名的产业带,如其玉米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45%,小麦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50%,大豆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60%。法国形成了世界知名的葡萄优势产区。同时在优势产区相对集中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优势产区率先走向农业现代化。因此,落实《规划》,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是一些国家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成功做法,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003年1月7日开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大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规划》全面实施之曰,必将是中国农业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之时。

《规划》是在客观务实的基础上科学决策的成果,是面对新阶段农业形势和市场竞争作出的重大调整,是一次全国规模整合农业资源,重新布局农业生产力、培植新的农业增长点,打造入世农业竞争主力军的重大战略部署。

农业部将在每个优势农产品的优势产区选择若干个重点地区,面向优势农产品整个产业发展的需要,采取一种产品确定一个发展思路,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制定一套扶持措施的办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行重点培育.扶优扶壮。这些都将为《规划》的实施保驾护航。

2003年,作为《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已有多项措施付诸实践:自今年1月29日正式发布《规划》起,农业部各部门都在进一步细化部门分工,研究确定实施方案。国家也加大了对优势产区良种推广补贴投入,财政部今年拿出3个亿,补贴大豆良种和专用小麦良种,具体补贴方案已经出台。推进《规划》,必须有科技支撑。2月27日,农业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把2003年确定为“全国农业科技年”,实施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科技提升计划,作为《规划》实施的一个分解目标和配套计划。

据透露,除上述已在明确进行中的实施动作外,农业部还有一批实施计划正在筹划当中。

《规划》不仅为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其未来描绘了美丽的蓝图:五年的努力,要优先培育11种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形成35个具有鲜明特色、世界知名的优势产业带,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经过长时间的努力,逐步构筑起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有方向的引领,有目标的激励,有措施的保证,更有农业部门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随着《规划》的顺利实施,中国农业将从此揭开又一个新的篇章。正如杜青林部长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所说:“中国农业仍然大有可为!”

薄膜式减压阀

高压液压球阀

拉杆伸缩过滤器

静态平衡阀